宣传片拍摄过程中使用固定镜头的技巧
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显然,这不仅是摄像机的持机方法问题,实质上反映出了摄像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因此特别强调从认真使用三角架开始,培养敬业精神,严肃创作态度,拍摄好名副其实的固定画面。当然,在实践工作中,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未必都能发挥三角架的作用,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凭靠生活中的支撑物和稳定点来替代三角架,帮助我们拍好稳定的固定画面。
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固定画面易“死” 易“呆”,容易出现平板一块、缺乏生气的情况,因此,在拍摄固定画面时应注意捕捉活跃因素,调动动态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比如说,拍摄一池春水,就可以在画面中摄入几只浮游爆戏的鸭子,涟满的运动和小鸭的运动使得“死水”“活”了起来。此外,固定画面中人物的调动和运动,也是活跃静态画面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拍摄麦浪翻滚的乡村丰收景象时,就可在画面中摄入牧童赶着牛群穿梭于田间小道的场景。我们知道,电视的固定画面,如果再没有了画面内部运动,单个镜头的画面就与摄影照片并无大异,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看照片的感觉。因此在拍摄固定画面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呆照”的画面效果,尽可能利用画面所能纳入的“活” 的“动”的因素让固定画面“活”起来。
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固定画面如果不注意前景、后景及立体、陪体等的选择和安排,不注意纵轴方向上的人物或物体的高度,那么就容易出现画面缺乏主体感、空间感的问题。绿幕人离背景太近,二,后边背景灯,角度调整一下,不要角度折射到人,加柔光纸。三,人的话后边加个轮廓光,加柔光纸。人是不是用了泡沫板反的,旁边加个黑的东西,把背景反的光挡掉。这就要求当我们选择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提炼纵深方向上的线、形、色等造型元素,并注意利用光、影的节奏、间隔和变化形成带有纵深感的光效和“光空间”。
例如:当被采访对象不得不紧贴墙壁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加用一盏新闻灯,从斜侧方打向被采访对象,以使其投在墙壁上的身影和墙壁上的光影变化形成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避免出现被采访者仿佛被“贴”在白色墙壁上的难看画面。因为固定画面排除了画面框架和背景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倘若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又不充分,可以想见,这种固定画面犹如僵死的“贴片”那样,很难表现出电视画面的造型美感,难以完成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现实的画面造型任务。因此,应该注意选择、提取和发掘画面纵深方向上的造型元素,以纵向维度上的造型表现来弥补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上的不足。
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组接时,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对镜头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常说的画面与画面组接时的“跳”,就是初学摄像时易犯的毛病。
例如:拍摄某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果把两个景别变化不大、人物动作发生变化的固定画面相接,从视觉感受上来讲,会觉得接受采访的领导近于病态地“跳动”了一下,视觉上很不流畅。这要求在拍摄时,就充分考虑到后期编辑的组接问题。像上面所说的情况,就应该拉开不同镜头的景别关系,比如,全景固定画面组接近景固定画面,中景固定画面组接特写固定画面等,观众就不会)在收视时感觉到“跳” 了。有经验的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工作时,都会注意多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来拍摄一些固定画面,注意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固定画面拍摄时,多拍一些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镜头,这样一来,后期编辑时就比较方便了,镜头的利用率也高。
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现在许多搞摄像工作的人,似乎有一种偏见,那就是拿起摄像机来就想运动,拍起画面来就是推、拉、摇、移。可是一旦让他们拍一些固定画面,常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毛病,诸如景别不清、构图不美、画面杂乱等,这表明摄像的基本功还很薄弱。可以说,这一方面,是妨碍我们电视艺术的完善和成熟的隐患,同时,也正是改变当前摄像水平滑坡局面的突破口。固定画面拍得怎么样,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水平,它是对摄像者构图技巧、造型能力、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检验。相对而言,由于运动画面的运动性、可变性,某些构图上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掩盖,或者观众的注意被画面的外部运动所转移和分散。但固定画面就不行了,由于框架的静止和背景的相对稳定,加上观众视点的稳定,构图中不大的毛病会在观众眼中得到“放大”,可能比较突出地干扰观众的收视情绪。因此,摄像人员只有从一上手就勤苦练,尤其是要拍好固定画面。拍美固定画面,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个层面上加强锻炼和创作,拍摄出构图精美、景别清楚准确、画面主体突出、画面信息凝炼集中的优秀固定画面来。